育龄妇女在应届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MS)。
液体潴留
液体潴留:醛固酮激素过高引起全身性液体潴留,常被用以解释PMS的形成。已知孕酮可以阻断醛固酮对肾小管作用,而有利于尿钠的排出,但孕酮引起钠的丢失,导致醛固酮代偿性增加,加之孕酮在月经后半期转化为脱氧皮质酮等盐皮素的活性加强,而使月经前醛固酮分泌增多,在行经前达峰值,因而黄体期醛固酮排出增加系生理性,借此以维持血浆钠水平的稳定,并且对PMS病人血浆醛固酮水平测定结果也未发现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不支持上述学说。
精神刺激
由于PMS症状的广泛性及互不联系的特点,还有应用安慰剂或接受精神、心理治疗有较好疗效。不少学者提出,精神社会因素引起身心机能障碍这一病因学说综合许多学者意见,认为个性及环境因素对PMS症状的发生极为重要,症状的出现反映病人内心存有未能解决的矛盾冲突。追溯病人生活史,常有较明显的精神刺激遭遇,如童年时期的不幸经历和精神创伤、父母家庭不和、学习成绩低劣、失恋等,可能都是产生经前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
催乳素
催乳素(PRL)排出量增多:近年围绕PRL排出量增多为PMS重要病因因素这一问题发生重大争论。血浆PRL浓度有昼夜节律性,以睡眠时水平最高,每个人日与日之间也有显著波动。在排卵期PRL水平达峰值,黄体期PRL平均水平高于卵泡期。有些PMS病人血PRL平均浓度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均高于健康妇女,尤其在经前期更为显著。应用溴隐亭治疗以抑制PRL分泌,症状获得明显缓解。黄体期PRL水平升高可伴随孕酮排出量下降或FSH/LH水平下降等,在理论上支持PRL水平增高在某些方面与PMS形成有关。可是正常及PMS病人间多数未见PRL水平有明显差异。PRL对渗透压的调节作用在动物比较显著而在人类则影响不大,可能仅作用于乳腺,影响其局部渗透压的平衡使乳房胀大、触痛。此外,高PRL血症妇女很少有PMS症状。应用溴隐亭治疗,仅减轻乳房症状,而对其他症状疗效不显著等,使PRL排出量增多学说还缺乏可靠有力证据。
卵巢甾体激素比例失常
卵巢甾体激素比例失常:多年来PMS的激素病因学说集中在雌激素(E)、孕激素(P)比例失调或戒断反应等方面。因为PMS的情感、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特征性症状,固定发生于月经周期的黄体期。症状出现与黄体的发育相平行,因而设想有一些诱发因素产生于黄体,主要可能由于中、晚黄体期孕酮水平下降或导致E/P比值的改变。可是近年许多研究并未发现PMS病人卵巢激素的产生与代谢有异常情况。PMS病人卵巢甾体的平均水平与正常人并无差异。PMS病人均有正常的生殖功能,并不影响生育能力亦可证明其卵巢激素处于正常平衡状态。
分泌系统平衡失常
神经介质—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失常
1、内啡肽学说:实验研究证实β-EP参与正常妇女月经周期中GnTH分泌的调节。它通过下丘脑间接抑制LH的分泌。这种抑制作用并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已知β-EP在脑内的活性水平,以月经期及早卵泡期最低,及至黄体期其活性处于峰值。
2、5-羟色胺学说:已知Sr这一神经介质在情绪及行为障碍发生方面起介导作用。给猴小剂量降低Sr功能药物后,即可引起实验动物行为的改变,因而提示Sr代谢异常与PMS发病可能有一定联系。有报道,PMS病人在月经周期最后10天全血中的Sr含量明显低落,而对照组从中黄体期开始Sr水平升高,从而使两组的Sr含量在月经周期的中、晚黄体期及月经前期有明显差异。通过色氨酸负荷试验(50mg/kg)发现,两组病例在卵泡期、中黄体期全血的Sr含量固定增加,及至晚黄体期和月经前期对照组仍持续升高,而PMS病人却下降。表明在月经前这一阶段PMS病人的Sr能神经系统发生缺陷,对刺激的反应性产生变异。
有关PMS症状多达150余种,但每一病人并不都具备所有症状,各人有各自的突出症状,严重程度亦因人因时而异,并非固定不变,但症状的出现与消退同月经的关系则基本固定,为本病特点。生育力和孕产次与PMS无关联。病期持续长短不一,症状严重需治疗者病期较长,约有40%病人病期持续1~5年。10%可持续10年以上。
典型症状常在经前1周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后突然消失。有些病人症状消退时间较长,渐渐减轻,一直延续到月经开始后的3~4天才完全消失。另有一种不常见的类型,即双相型,有两个不相联结的严重症状阶段,一在排卵期前后,然后经一段无症状期,于月经前1周再出现典型症状,以往称之为经间期紧张,由于其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与本病一致,实际为PMS的特殊类型。
特殊类型
(一)精神症状
包括情绪、认识及行为方面的改变。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劳、困倦、嗜睡。情绪变化有两种截然不同类型:一种是精神紧张、身心不安、烦躁、遇事挑剔、易怒,微细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另一种则变得没精打采,抑郁不乐,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交活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断力减弱,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
(二)液体潴留症状
1、手足、眼睑水肿:较常见,有少数病人体重显著增加,平时合身的衣服变得紧窄不适。有的有腹部胀满感,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肠胃功能障碍,偶有肠痉挛。临床经期可出现腹泻、尿频。由于盆腔组织水肿、充血,可有盆腔附胀、腰骶部疼痛等症状。
2、经前头痛:为较常见主诉,多为双侧性,但亦可为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伴有恶心呕吐,经前几天即可出现,出现经血时达高峰。头痛呈持续性或无诱因性,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易与月经期偏头痛混淆,后者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视野内出现闪光暗点)等视力障碍及恶心、呕吐。可根据头痛部位、症状的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进行鉴别。
3、乳房胀痛:经前常有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感,以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为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扪诊时乳房敏感、触痛,有弥漫性坚实增厚感,有时可触及颗粒结节,但缺乏限局性肿块感觉,经期后完全消失,下一周期又重新出现,但症状及体征的严重程度并不固定不变,一般在2~3年内虽不经治疗也可自行痊愈。如发生乳腺小叶增生,则可能在整个月经周期有持续性疼痛,经前加剧。扪诊可触到扁平、颗粒样较致密的区域,边缘不清,经后亦不消退。在月经前后检查对比,可发现肿块大小有较大变化。
(三)其他症状
1.食欲改变:食欲增加,多数有对甜食的渴求或对一些有盐味的特殊食品的嗜好,有的则厌恶某些特定食物或厌食。
2.自律神经系统功能症状:出现由于血管舒缩运动不稳定的潮热、出汗、头昏、眩晕及心悸。
3.油性皮肤、痤疮、性欲改变。
PMS的症状均非PMS所特有,因而常需与其他疾病鉴别,尤其要与精神病疾患鉴别。首先要注意症状有无周期性出现这一特点,如忽视症状的周期性及经前期出现这一特点,PMS就容易与通常的精神焦虑及抑郁症相混淆,后者在月经周期的3个阶段(卵泡期、排卵期及黄体期)症状相同,严重程度缺乏规律性改变。其次通过卵泡期有无症状存在这一特点与周期性加剧的慢性疾病相鉴别,如常遇见的特发性、周期性水肿,它是一种好发于女性的不明原因水肿,其特征是周期性肿胀及焦虑情绪发作,标志着水电解质平衡失常(醛固酮分泌增加)。与PMS鉴别的依据是它在整个月经周期均可出现症状,而在月经前症状加剧。应用过多利尿剂可能加重症状,以转内科诊治为宜。又如复发性大抑郁症月经前加剧,就难以与PMS鉴别。因此凡具有与PMS同时出现的精神障碍病人,均应首先由精神病学主任诊断,排除精神病后再按照PMS进行治疗。
经前期综合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了解病人病史和家族、家庭史。由于许多病人有情绪障碍及精神病症状,故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情况。
关键要素
现在临床主要根据下述3个关键要素进行诊断:
①在前3个月经周期中周期性出现至少一种精神神经症状,如疲劳乏力、急躁、抑郁、焦虑、忧伤、过度敏感、猜疑、情绪不稳等和一种体质性症状,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等;
②症状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在晚卵泡期必须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复发;
③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凡符合上述3项者才能诊断PMS。
1.是针对病人的心理病理因素,通过卫生宣教,使病人了解出现症状的生理知识,以协助病人改善对症状的反应,再通过调整日常生活节奏、加强体育锻炼,改善营养,减少对环境的应激反应等方法以减轻症状;
2.是药物治疗,应用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介质活性药物,以消退心理、情绪障碍,或应用激素抑制排卵以消除乳房胀痛等严重PMS症状。
中医辩证施药效果较好。肝郁气滞型是常见的一种,表现为以前乳房、乳头胀痛,甚至不能触衣,壮举痛、小腹胀满连及胸胁、烦躁易怒、脉弦、舌黯,用逍遥散加减;脾肾阳虚型,表现为面部浮肿、头晕、体倦、嗜睡、纳少、便溏或经前泄泻、脘腹胀满、腰酸腿软、舌胖有齿印、苔白润、脉沉细弱,应用健固汤;阴虚肝旺型,表现经前心烦易怒、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应用杞菊地黄汤加减;心脾两虚型,表现经前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多思善虑、面色萎黄、食欲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应用归脾汤。
(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在月经期内,女性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接触冷水。因经期由于盆腔水肿、充血,子宫韧带松弛,子宫颈口不紧闭,子宫内膜形成创面,全身和局部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起卵巢功能紊乱而致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等月经失调的疾病。丈夫要主动分担家务劳动,让妻子在经期睡足、睡好、休息好。抵抗力增强了,症状自然就会缓解,消失。
1、放松心情
不要对这几天有畏难情绪,也许你不去刻意地想着它,它反而不会来打扰你。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可帮助你应付甚至预防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
2、少吃甜食
甜食会使人情绪不稳、焦虑,所以不妨少吃甜食或不吃,而多喝水,多吃些新鲜水果。
3、少吃动物脂肪
动物性脂肪会提升雌激素的量,你可以吃一些含有植物脂肪的食物,以减轻你的痛苦。
4、多吃纤维
纤维帮助体内清除过量的雌激素。多吃蔬菜、豆类、全麦、荞麦以及大麦(不仅纤维丰富,也含有大量的镁)等食品,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5、少喝酒
酒精会使头痛及疲劳更严重,并引发吃甜食的冲动。所以少喝酒是很必要的。
6、不妨多做运动
运动实在是一种“万能药”。每天在新鲜的空气中快走、游泳、慢跑、跳舞等,都对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而且在月经来之前的1~2周增加运动量,会缓解不适。
7、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使你放松心情,患者应练习缓慢地深呼吸。
8、补充营养素
(1)维生索B5、B6、B5 50毫克,B6 50~100毫克,这两种维生素有助于缓解情绪不定、水分滞留、乳房胀痛、想吃甜食及疲劳等症状。
(2)维生素C及生物类黄酮3咖毫克,分成数次服用,可以缓解压力,它有助于减轻经前症候群患者的情绪紧张。
(3)维生素E这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缓和乳房疼痛、焦虑及沮丧等症状。
(4)钙及镁这两种矿物质一起服用对经前症侯群患者很有帮助。钙帮助预防经前的痉挛及疼痛,而镁帮助体内吸收钙。
女性经前期紧张症饮食的原则:
(1)在症状开始前三天要少饮含咖啡的饮料,以减少和避免此症的发生。
(2)Ⅰ型经前期紧张症者的膳食中钙/磷比值常高于正常,发钙也可能高,应注意少饮奶和含钙高的食物。
(3)Ⅰ型与Ⅱ型者在症状开始前三天要少用精制糖,Ⅰ型症患者常有多用精制糖的习惯,精制糖可增加尿中镁含量,缺镁可使此症状加重。膳食中应减少精制糖的摄入,适当增加含镁丰富的食物。
限制盐
(4)为预防Ⅱ型和Ⅳ型此症的发生,在症状开始前三天要限制盐的摄入,盐可加速葡萄糖吸收,因而增加葡萄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
小学生经前期综合症
小学生女性经前期综合症的形成也与不良的社会、心理有极显著的关系,如家庭暴力、父母离异、遭受性骚扰、学习困难、惊吓等。它可能在月经初潮开始时就产生,也可能在正常的月经周期内因不良刺激而产生。此外,经前期综合症的严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人而异的,这不但取决于心理应激的适应能力,也取决于当时的体验和心理内容。
特征
经前期综合症是一种明显的心身相关的疾病,因此,本病可采用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的综合方法。实践证明,父母及家庭成员对经前期综合症女孩的心理支持(包括体贴、安慰、引导等),能显著地减轻其病症反应。特别在孩子的月经期,父母应满足其心理上的合理需求,融洽亲子感情。破损型家庭的家长或长辈更要注意讲究与孩子的沟通技巧,以抚慰其心灵的创伤,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年女性警惕经前期综合症
一些妇女在经前反复出现精神紧张、抑郁、焦虑、易怒、情绪淡漠、失眠、头疼、肠痉挛、手脚和眼睑水肿、乳房胀痛等一系列身体和精神症状,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和正常的学习、工作,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为经前期综合症。主任说,经期不适也是病,需要患者积极治疗。
特征
经前期综合症最常见于30~40岁的育龄妇女。典型的经前期综合症在经前一周开始,症状逐渐加重,至月经来潮前2~3天最为严重,月经来潮后突然消失;有些病人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一直延续到月经开始后的3~4天才完全消失。患经前期综合症的妇女身体往往出现多种不适症状,严重者伴有精神症状,其中焦虑症状居多,占70%~100%。60%的经前期综合症患者有乳房胀痛或体重增加;45%~50%的患者有低血糖症状,约35%的患者有抑郁症状,并伴有自杀意识。经前期综合症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和精神社会、内分泌、脑神经递质、前列腺素作用和维生素B6缺乏等一些因素有关。
经前期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性不一,因此针对不同的病人需给予不同的治疗。经过积极正确的诊治绝大多数经前期综合症患者的症状均可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症状是会得经前期综合症的。
经前紧张综合症是指月经来潮前几天出现的身体各种不适症状。通常是由精神忧郁引起的,常见为精神过敏、烦躁易怒、忧郁孤僻、多愁善感、全身乏力、易疲劳、失眠头痛、思想不集中等。都可导致经前紧张综合症的发生。此症状会使身体出现手指、踝部及眼睑水肿。并且伴有乳房张痛,检查有触痛性结节,行经水肿、疼痛,另外还可出现舌炎、颊部粘膜溃疡等粘膜病变,低血糖、手指震颤及性欲增加等症状也可出现。
综上所述:如果出现类似以上这些症状,就有可能患有经前综合症,应尽早的到正规妇科医院进行检查,当确诊为经期综合症之后就要积极的进行治疗,经期综合症对女性的危害很大,一定要治疗
,避免对女性带来影响。
中年女性是会得经前综合症的。
经前期综合症在中年妇女中也会发生。经前期综合症是在月经前一周开始,会出现精神紧张、抑郁焦虑、易怒、情绪淡漠、失眠头疼、肠痉挛、手脚和眼睑水肿、乳房胀痛等一系列身体和精神症状,至月经来潮前2~3天最为严重,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和正常生活,这就会导致中年女性出现月经消失;或者持续时间较长等症状。患经前期综合症的妇女身体往往出现多种不适症状,没精打采,抑郁不乐,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交活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断力减弱,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经前综合症的危害严重,因此当中年女性患有经前综合症之后一定要到正规的专业妇科医院,由专业的妇科主任进行治疗,以保证安全,和治疗效果,重获健康身体。
经前综合症是会导致月经不调的。
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病症,经前综合症可以直接导致月经不调的发生。很多女性会在月经前7~14天出现经期综合征,主要为精神,体质以及行为的失常,会有情绪不稳定,精神不佳,身体抗病能力弱,还会关联其他一些生理器官发生病变。在这期间,如果没有很好的护理和调节,就会导致月经不调的发生。出现月经不调之后会使女性朋友过早衰老,痤疮等等,严重者还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状出现,甚至会导致不孕症的发生。经前综合症是一个波及范围广的病症,如果女性朋友发现有类似经前综合症的表现,就要尽早的到正规的专业妇科医院进行检查,确定病症进行治疗。早日摆脱经前综合症的困扰,重获健康生活。
少女也是会得经前综合症的。
青春期的少女在每次月经来潮前的5—7天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这就是经前期综合症或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易激动、忧虑、失眠、血雌激素升高、黄体酮降低。少女常有多食奶制品与甜食类的饮食习惯。特点为头痛、心跳加快、头晕甚至昏倒,疲劳无力,伴有糖耐量升高,红细胞内镁含量降低。患者食欲增加,特别喜吃甜食,并且伴有四肢水肿、乳房胀、腹胀,伴水、盐潴留,并可有血清醛固酮升高。发生经前综合症之后,会使少女的身体和心里都受到压力,影响少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主任指出:经前综合征是很多妇科疾病的诱发因素,当少女发生了以上的症状要尽快的到正规的专业妇科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之后应积极进行的治疗,以保证早日恢复健康。
经前综合症对怀孕是有一定影响的。
经前综合症会导致月经不调,月经不正常会发生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痛经、经期提前或经期推后、排卵期出血、月经血块多、经量过多或过少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排卵,以及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氏病,肝脏疾患,血液疾患等。女性朋友的生殖器官出现病变,当女性朋友出现经前综合症引起的妇科疾病就会使女性朋友受孕发生异常。不仅对女性朋友的身体有很大的影响,此时受孕也会容易引起宫外孕,早产等等危害。所以如果女性朋友患有经前综合症,应该首先到正规专业的妇科医院,由专业的医生治疗,确保经前综合症治疗痊愈在考虑怀孕。以保证女性朋友可以正常排卵,生产健康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