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颈糜炎时,覆盖在子宫颈阴道部表面的鳞状上皮坏死脱离,形成表浅的缺损,称为真性糜烂,较少见。而临床上常见的子宫颈糜烂实际上是指先前上皮损伤后,由子宫颈管粘膜的柱状上皮增生,并向子宫阴道部磷状上皮的缺损处延伸,覆盖创面,取代了原磷状上皮缺损的区域,由于柱状上皮较薄,粘膜下方充血的毛细血管明显易见,所以肉眼见宫颈外口病变粘膜呈鲜红色糜烂样区。 在美国,宫颈糜烂很早就不是病了,这个词也从教科书中被删除了,在国内,较早的教科书上还把“宫颈糜烂”列为慢性宫颈炎的症状之一,对其诊断的方法停留在肉眼观察的阶段,但是近些年国内的教科书上也已做了修正。第7版的《妇产科学》教材(2008年出版)就开始说了这个问题,要取消‘宫颈糜烂’这个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女性子宫颈表面的上皮在胚胎发生期有两种,原始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鳞状上皮是多层的,有的七八层,有的十多层,看起来很光滑;柱状上皮是单层的,比较薄,可以透过上皮看到上皮下的血管,它们就像草莓挤在一起,也是一种生理结构。 通常情况下柱状上皮多位于宫颈管内,肉眼无法看见,在雌激素的作用下,比如青春期时,子宫颈的体积迅速增长并大大超过子宫体,使宫颈柱状上皮暴露于宫颈外口,呈红色粗糙状。这并不是真的‘糜烂’,而是在女性体内激素激增时候发生的正常‘应激’反应。”
卓丽
问题:宫颈糜烂的生理变化
病情描述:
宫颈糜烂的生理变化
吉林市凤凰妇产医院妇产科专家回答:
我来评论
(您的热心回复将给予患者非常有用的指导)